北宋灭亡后,金国占据中原地区,把都城迁到了北京。统治者虽然不甚喜爱金鲫,但是依然沿承了汉人贵族的观鱼传统,并开凿了“鱼藻池”蓄养金鲫。
南宋的高宗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,但是兴趣广泛,涉猎颇多。不但酷爱书法、棋道、抚琴,还在宫中养鸟,后来又迷上了金鲫。他把都城迁到了临安(杭州)之后便着手营造“德寿宫”,宫内凿池蓄水,广搜天下金鲫赏玩,并设立了专门管理金鲫的官职。此时的金鲫鱼在宫廷内统称为“金银鱼”。赵构痴迷金鲫,甚至在临死的前一年还派人去山中捕捉金鲫来充实鱼池。此举开创了皇宫内设金鱼池的先河,名扬天下的宫廷金鱼由此萌发苗芽。
在宫廷的影响下,富贵阶层纷纷效仿,大肆兴建私人鱼池。一时间金鲫成了权贵、寺庙不可或缺的玩宠,以致“杭州等地园亭遍养玩之”,而且“里中宽豢之角胜为博戏”,互相攀比谁的鱼品相更好。这就导致精品金鲫需求量大增,买卖交易频繁并逐渐形成商品。这时开始专门有农户饲喂并“入城货卖”,集中在杭州钱塘门外形成金鲫交易市场。这个专门以金鲫为生的行业被称为“鱼儿活行”。随着鱼儿活行的萌发,历经数百年发展之后最终形成了后世的金鱼行当。
当时鱼儿活行还有另外一项任务,那就是在“社会”(祭祀性的斋会)上迎献奇异珍稀的鱼或龟用以向各路神仙献礼,金鲫这一高贵、珍稀的鱼种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祭品。但是这个行业还仅仅是针对权贵阶层和重要节日,这是因为金鲫这时还是被饲养在池塘中,而开挖建池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和雄厚的资金支撑,这是普通老百姓所无法承受的。
“鱼儿活行”主要从事凿池、捕捉、喂养、选种的工作,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从天然水域中捕捞名为“虮虾儿”的小红虫投喂金鲫的方法,这一方法使得金鲫有了充足的饵料能够快速生长、繁殖,生存状况大为改观。这是我国金鱼养殖技术的萌芽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