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鱼文化

微信扫一扫进入商城

金鱼文化

清代



清代

  清中晚期,宫廷金鱼的饲养重现繁荣。金鱼就走进了皇室园林颐和园、圆明园的水塘中,甚至进入皇帝生活起居的故宫,并由太监专门负责照料管护。


清代




1
宫廷“金鱼徐”

 宫廷内饲养的金鱼最初都是进贡自民间,征集来的都是精品、极品。早期以产自江南的苏杭金鱼居多。到后来,金鱼蓄养成风,需求量大增,仅仅凭借进贡就远远不够了。皇宫大内、将相府邸都专门聘请养鱼的技人饲养金鱼,唤作“鱼把式”。乾隆皇帝就曾征召徐姓鱼把式入宫专司喂养金鱼,并御笔亲封:“金鱼徐”。 


  鱼把式通常具有丰富的金鱼批量饲育经验,具备培育新品种的能力。他们聚集在北京南城天坛北侧和城东近郊高碑店,先后建成了专供皇家的金鱼养殖场。这里池水碧波荡漾、金鱼姿彩艳丽,吸引了大量民众游玩以致成了旅游景点。


  另外,金鱼赛事随着官府的推动,鉴赏活动日益频繁,人们对金鱼的鉴赏水平逐渐提高,审美意识趋于理性发展。《朱鱼谱》中就记载了当时金鱼鉴赏的56款和鉴赏入格18条。

2
民间鱼把式

 在民间,鱼把式从夏季就开始选购大量金鱼,培养、筛选出精品用以参加比赛。这一时期,红、白色金鱼最受追捧,色质是否纯正成为衡量金鱼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。为了便于比较颜色,鱼把式用磁州白盏做容器衬托金鱼的色质和色泽,这一发明被延续至今。鱼把式对金鱼色彩的追求也日趋艺术化,并以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字命名:天地分、巧云、金管、银管、落花满地、玉带、七星、八卦、菊花、梅花、鹤顶红、十二红、十二白、堆金砌玉、隔断红尘、莲台八瓣等等。


 人们对金鱼体型的要求也日趋猎奇,以新、奇、特为标准,并且对金鱼有了整体性的鉴赏,包含嘴、唇、头、腮、眼、身、腹、背、鳍、鳞、尾。清晚期制定了鉴别优劣的五个标准:“身粗而匀;尾大而正;睛齐而称;体正而圆;口团而阔”,并收录于《竹叶亭杂记》。这时的鱼把式根据市场需求,有意识进行人工选择,“万中选千、千中选百、百里拔十”,层层筛选,直到选出满意的鱼苗为止,并且保留做种,用以繁殖下一代。这种甄别精品金鱼的方式代代相传直到今天,成为后世养鱼人的必做功课。


   这一时期鱼把式培育出了金鲫类、文种类、龙种类、蛋种类四大品系,奠定了金鱼文化基础。金鱼已经完全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金鱼。
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地址:石家庄智行创意公社南区

电话:0311-888181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