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候腐草为萤,二候土润溽暑,三候大雨时行。大暑已至,何以消烦署,不如来赏鱼静心吧!
若论赏鱼胜地,南有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,北有圆明园坦坦荡荡,而坦坦荡荡是仿照花港观鱼而建的,如今圆明园盛景早已不见,便从“花港观鱼”中一探究竟吧!
现在的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20公顷的大型公园,三面临水,一面依山,形成以“花”、“港”、“鱼”为特色的风景点,全园分为红鱼池、牡丹园、花港、大草坪、密林地五个景区,与雷峰塔、净慈寺隔苏堤相望。
硕大的池畔、凉亭、水榭,九曲桥与大鱼池相映成趣,波光倒影,绿树掩映。
红鱼池是绝佳的观鱼点,也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,池水曲折自然,池中堆土成鸟,池上架设曲桥,倚栏俯观,数百尾金鳞结对往来,鱼乐人欢也不过如此了!
除了鱼之外,花港观鱼还有一块与众不同的石碑,此碑阴阳双面都被刻上文字。
阳面是康熙三十八年,玄烨驾临西湖,在此题字“花港观鱼”,刻石碑建于鱼池畔,本来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儿,唯独特殊在“鱼”字上!
大家都知道,“鱼”的繁体写法是4点,但碑石上的却是3点,难道是不小心刻错了?当然不可能,这是康熙帝有意为之。
在汉字里,三点为水,四点为火,鱼遇水而生,遇火则死,故康熙将“鱼”字底部的四点改成三点,让鱼儿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中,以示皇恩浩荡,泽被万物。
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,在此处观鱼,兴起之时作诗,后刻于碑阴。
花家山下流水港,花著鱼身鱼嘬花;
最是春光萃西子,底须秋水悟南华!
于是这块石碑上的阴阳两面,由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代帝王题字刻诗,在我国碑林史上仅此一块。
花港观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,内侍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,称”卢园“,园内凿地为池,畜养异色鱼类,广植草木,游人萃集,雅士题咏,被称为”花港观鱼“。
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,由此而声名远扬,虽几经荒废,又多次修建,千年来一直是赏鱼胜地,有机会一定去倚栏观鱼。